塔利班重返政壇宣告"美式中東"時代結束
- 發布時間:2021-08-19 11:03:20
- 來源:中宏網
僅僅數日,在塔利班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攻勢下,阿富汗政權土崩瓦解,總統加尼倉惶出逃,塔利班重返政壇。塔利班重掌國政,宣告了“美式中東”時代的結束,將對阿富汗乃至整個中東產生重大影響。
阿富汗政權20年后再回歸
眾所周知,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率領反恐聯軍推翻了塔利班政權。在過去的20年里,世界最強大的美國試圖為最貧弱的阿富汗描繪政治愿景和幸福藍圖。但美國耗費數萬億美元卻沒有建立起強大的阿富汗世俗政權,反而造成了數萬阿富汗平民的死亡,刺激了塔利班的戰斗力,激活了其群眾基礎。20多年前,塔利班政權未能打敗北方聯盟,國內一直存在軍閥割據現象。20年后的今天,塔利班卻在眾目睽睽下高歌猛進,統一了阿富汗全境。
美國霸權破壞了中東社會生態
20年前,美國推翻塔利班,加劇了阿富汗政治的動蕩與社會經濟的破碎。這種動蕩化與碎片化的“阿富汗化”現象就是國家失敗的典型特點,也是美國主導下中東國家的趨勢。
二戰結束后,世界第一的美國開始進入中東,并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導中東,改造中東。1948年,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建立國家,并在之后的四次中東戰爭中成長壯大,中東內部從此四分五裂,戰爭不斷。1979年美國總統卡特通過《戴維營協議》將埃及拉入了自己的陣營,并支持阿富汗游擊隊成功抵制蘇聯的入侵,同時聯合西方力量共同制裁伊朗,中東開始進入美國時代。1991-2003年間,美國聯合33個國家共同組建66萬聯軍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于2001年又推翻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中東成為了美國人的中東。
2011年中東劇變后,在美國的支持下,突尼斯、埃及、也門、利比亞、蘇丹與阿爾及利亞政權先后倒臺,只有敘利亞政權在俄羅斯出兵后逃過死劫。與此同時,美國在中東長期推行經濟新自由主義與政治民主化進程,導致中東地區的經濟虛體化和文化極端化。
美國霸權和現代化失敗導致極端思想泛濫
美國長期操控中東局勢,遏制中東社會的正常發展,推翻所謂的“邪惡”政權,導致中東民眾對美國政府的不滿情緒上升,進而引發武力抵抗,中東陷入“以暴制暴”的怪圈。
首先是巴勒斯坦問題凸現。巴勒斯坦問題涉及阿拉伯人的民族尊嚴,許多阿拉伯人為喪失巴勒斯坦感到屈辱。在四次中東戰爭中,美國始終偏袒并支持以色列,導致阿拉伯軍隊屢戰屢敗。阿拉伯人把巴勒斯坦土地的喪失歸咎于美國政策。當埃及總統薩達特與以色列人講和,并簽署《戴維營協議》時,遭到阿拉伯各國保守者的一致批評,并被憤怒的極端主義者槍殺。
其次是美國顛覆薩達姆政權激發了極端主義者的仇恨。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后,失業軍人和不滿者加入了達伊什(伊斯蘭國),向美國大兵發起了“圣戰”。
最后是民眾懷疑世俗現代化道路的正確性。1967年,阿拉伯人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大敗,許多民眾開始懷疑世俗現代化方向,伊朗革命后更是主張回歸傳統,甚至依靠伊斯蘭教法“救國”,公開抵抗世俗化與現代化。
美式“中東”進入死胡同
美國武裝干預中東沒有收到預期效果。不管是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還是也門與敘利亞軍事行動,美國都沒有實現最初目標。和越南戰爭一樣,如果不主動撤離這些戰場,美國就只會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美國的霸權遭到中東各國民眾的普遍抵制。西方殖民與美國霸權,破壞了中東社會內部的發展邏輯,引發了針對美國的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行為,中東社會處于持續的高度動蕩之中。
美國對中東的各種投入沒有止境。美國僅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就耗費了數萬億美元。除了巨額軍事開銷,美國一直以來向中東多國提供經濟、軍事以及人道主義援助。這大大增加了美國的經濟負擔,引發了美國人的強烈不滿。
中東正在成為美國眼中的“雞肋”
中東對美國的重要性迅速下降。長期以來,美國的中東戰略是保障石油供應與以色列的安全。現在,美國已從石油進口大國轉變為石油出口大國,以色列已經得到周邊大多數國家的承認,早已沒有了生存壓力。也就是說,美國在中東失去了“戰略基礎”,沒有必要繼續巨額投入。
美國國內經濟壓力越來越大。2008年美國經濟遭遇金融危機的重創,至今尚未完全復蘇,2020年又遭遇新冠疫情嚴重打擊。為了再工業化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中俄展開戰略博弈,首富美國也開始銀根吃緊。
多個“阿富汗”正在被美國拋棄
20年前,美國本土第一次遭到外來恐怖組織的大規模襲擊,美國隨即對基地組織及其庇護者阿富汗塔利班發動了反恐戰爭,戰爭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與支持。20年后,基地組織并未被清除,阿富汗塔利班正在攻城略地,但美軍卻去意已決。為了集中力量決勝大國博弈,美國必須戰略收縮。阿富汗“爛攤子”已經脫手,伊拉克“爛攤子”、敘利亞“爛攤子”也必須脫手。
一個個被丟棄的爛攤子,講述著美國曾經的霸權,也訴說著帝國衰落的萬般無奈。此時,在美國人的眼中,反恐,人權,民主,秩序,一切已經無法顧及!【作者:戴曉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東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