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宏:把握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核心
- 發布時間:2022-01-06 09:19:05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1月5日電(記者王鏡榕)近日,新華社全文播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開宗明義:“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提升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現提出如下意見。”輿論認為,《意見》是指導新時代老齡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日前,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中宏網記者:您對《意見》指出的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如何解讀?
李志宏:積極老齡觀是我國在汲取國際社會“積極老齡化戰略”理念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的重大理念創新,也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核心理念。積極老齡觀的內涵和外延十分豐富,核心要義是要做到三個積極看待:即積極看待老齡社會、積極看待老年人、積極看待老年生活。
積極看待老齡社會,就是要看到人口老齡化是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的結果,在我國,更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老齡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老齡社會的未來依然充滿活力和希望。
積極看待老年人,就是要全面辯證看待老年人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充分肯定廣大老年人為社會做出的重要貢獻,尊重老年人積累的豐富閱歷、智慧和經驗,真正把廣大老年人當作社會的寶貴財富,當作黨執政興國的重要資源,當作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力量,善于繼承老年人的優秀品德、發揚老年人的優良傳統、汲取老年人的寶貴經驗、發揮老年人積極作用。
積極看待老年生活,就是要把老年當作人的生命的重要階段,而且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引導人人提前規劃、樂于安享老年生活。
積極老齡觀的發展,首先表現為觀念的更新與進步。當觀念的更新與進步反映到制度層面時,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就是時間的問題。當觀念的更新與進步、制度的改革與創新成果作用于人的行為模式時,行為模式的相應變化同樣是或遲或早的事情。因此,積極老齡觀,既是一種理念,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政策制度、一種積極行動。貫徹落實積極老齡觀的要求,就是要以積極的態度、積極的政策、積極的行動來應對人口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是指從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對促進公民老年期的健康因素進行綜合、持續干預,從而使老年人在體力、才能、社會、感情、腦力和精神方面得到平衡發展。實現健康老齡化可以將導致老年人病理性和社會性老化的因素減少到最小程度,盡最大可能地避免疾病的發生,有了疾病又盡最大可能地減少失能的發生,有了失能又盡最大可能地避免殘障的發生,總之是盡最大可能的延長老年人的健康壽命,增強其生活自理能力,縮短死亡之前的失能或殘障壽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這是統籌推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實現人口老齡化的“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雙降低。在工作實踐中,一方面通過培育和踐行積極老齡觀,有利于發揮老年人的主觀能動性,變非生產性人口為生產性人口,降低整個社會的實際撫養負擔,同時也有利于激發老齡社會的內生活力,降低老年人力資源閑置的“機會成本”。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的沖擊主要體現在失能、失智、傷殘、患病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方面。“老齡化成本”也主要體現在對這些脆弱群體的醫療、護理、照料等沉沒投入上。實施健康老齡化,有利于提升全人口的健康人力資本,特別是縮短老年人帶病、殘障生存期,提升人口老年期的健康水平,降低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沉沒成本”。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可以走出一條低成本、高成效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國特色道路,為世界老齡問題的解決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