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流與供應鏈發展質量與保障水平
- 發布時間:2025-04-16 08:33:46
- 來源:中宏網
202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物流與供應鏈再次成為焦點,不僅反映國家對這一領域的高度重視,更凸顯其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物流與供應鏈的發展,不僅關乎企業效益,更關乎國家經濟的穩定與安全。
物流與供應鏈能力成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物流與供應鏈是經濟運行的“生命線”,其效率和穩定性直接關系到生產、消費和貿易的順暢程度。在全球化加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物流與供應鏈的優化升級已成為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關鍵。2025年兩會強調的“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加強國際物流體系建設”等目標,正是為了提升這一“生命線”的運行效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國內來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擁有龐大的產業體系。但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一直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我國物流成本與GDP的比率仍較高,降低物流成本和提升效率仍有巨大的潛力。通過實施降低物流成本專項行動,優化物流網絡布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可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升整個經濟體系的運行效率,增強經濟的韌性和競爭力。
從國際視角來看,物流與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效率是全球貿易和經濟合作的基礎。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國際物流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加強海外倉建設”等措施,正是為了適應這一趨勢,提升我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通過優化國際物流布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物流合作,我國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提升在全球貿易中的競爭力。
提高數字化水平,加快物流與供應鏈轉型升級。在數字經濟時代,物流與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02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智慧物流”“數字化供應鏈”等關鍵詞,強調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推動物流與供應鏈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更為物流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數字化轉型為物流與供應鏈帶來顯著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物流企業能夠實現對物流過程的實時監控和精準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兩會報告提到加快傳統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推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樞紐等新型設施建設。同時,數字化技術促進物流與供應鏈協同合作,通過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物流企業與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等上下游企業實現無縫對接,提升供應鏈韌性。
物流與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也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數字化技術應用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專業人才支持,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另一方面,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也日益突出。物流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數據保護機制,確保企業和用戶的信息安全。
把握綠色物流發展機遇,打造可持續的供應鏈。在全球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強化的背景下,綠色物流已成為物流與供應鏈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2025年兩會進一步明確綠色物流的發展方向,強調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兩會報告中提出,要完善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體系,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加強綠色消費激勵機制,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
綠色物流的核心在于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減少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物流企業應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優化運輸路線、倉儲布局和配送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與碳排放。推廣新能源車輛、可降解包裝材料和綠色倉儲設施,是綠色物流實踐的重要方向。兩會期間,交通運輸部也明確指出,要加快物流綠色化轉型,支持物流樞紐場站、倉儲設施、運輸工具的綠色化升級改造。
綠色物流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綠色物流技術的應用成本較高,企業短期內需承擔較大經濟壓力;另一方面,綠色物流標準和規范尚不完善,企業實施過程中缺乏明確指導。為此,政府需加強政策支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企業采用綠色物流技術。加快綠色物流標準的制定,規范市場秩序,為企業提供清晰指引。
強化供應鏈安全與韌性以應對全球挑戰與競爭。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已成為國家經濟安全的關鍵要素。政府工作報告多次強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不僅是對當前復雜國際形勢的有力回應,更為我國物流與供應鏈發展指明方向。
近年來,全球貿易摩擦、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頻發,對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造成嚴重沖擊。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供應鏈的韌性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的安全。物流企業作為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優化供應鏈布局,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建立應急物流體系,加強物流設施的備份能力,可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快速恢復供應鏈的正常運行。
我國應進一步加強國際供應鏈合作,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2025年兩會提出,要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加強海外倉建設。通過優化國際物流通道,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運行,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我國能夠更好地保障與全球市場的連接。我國還應積極參與全球供應鏈治理,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供應鏈規則,提升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話語權。
在推動供應鏈韌性建設方面,兩會還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通過數字技術創新,推動制造業轉型和變革,能夠為供應鏈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撐。例如,京東政企業務通過打造“商品+服務+履約”三位一體的韌性供應鏈體系,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增強供應鏈韌性是我國應對全球挑戰、保障經濟安全的關鍵舉措。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創新和國際合作,我國將不斷提升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物流與供應鏈發展質量。政府在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政策支持是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2025年兩會進一步明確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政策導向,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優化跨境物流服務,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強化海外綜合服務,保障中歐班列穩定運行,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鼓勵物流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優化市場環境。這些政策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行業自律是推動物流與供應鏈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2025年兩會強調要強化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競爭行為,避免因標準不統一而產生的無序競爭。物流企業應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提升服務質量,加強行業內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建立行業自律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可以有效避免惡性競爭,提升行業的整體形象。物流企業還應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培養高素質的物流人才,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作者:陸華,中宏觀察員、北京物資學院國際學院副院長)